SETI@home banner

SETI@home 如何運作?


資料如何被切割?

位於波多黎各的 Arecibo 無線電望遠鏡,會將每天接收到的資料存放在一個 35 Gbyte 的 DLT 磁帶,因為該區沒有足夠頻寬的網路連線,而採用傳統郵遞方式將磁帶寄達柏克萊大學。這些資料會被分割成每筆大小為 0.25 MByte 的區塊 (亦稱之為「工作單位 」即Work Unit ),而 SETI@home 伺服器,則將這些工作單位透過網際網路傳送給全世界的參與者以進行協同分析。



再探討:資料如何被切割?

SETI@home 處理的資料訊號頻寬為 2.5 MHz,中心頻率為 1420 MHz;如此寬頻的無線電頻譜並無法寄給參與者去分析,所以將此原始資料,以每 10 KHz 的頻帶(正確來說,應該是 9766 Hz,但為描述方便,以 10 KHz 代稱),區分成 256個「部份」( Piece ),這項分割工作由稱作「Splitter」的軟體程式所完成。每個10 KHz 頻帶寬的「部份」,就是 SETI@home 最基本的訊號資料管理單位。每個「部份」所記錄的數位訊號量為 20000 bits/sec,亦即每 100 秒就有 2000000 bits(約 0.25 Mbytes),而這 0.25 Mbytes 的資料就是「工作單位」(Work Unit),然後再將相關的訊號註解加入該筆「工作單位」,其資料大小增加為約 350 Kbytes,最後透過網際網路傳送給全世界的參與者並進行協同分析。

Continue



    本頁譯者為:塏子; 校稿:SFK
如欲轉載請來信告知,謝謝。
setitaiwan@yahoo.com
本頁原文網址: http://setiathome.ssl.berkeley.edu/about_seti/about_seti_at_home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