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re am I looking?
第一行顯示這個WU是從天空中的哪一個方位所收集來的,
也就是當時無線電望遠鏡所朝向的方位,或者說是,當時位在望遠鏡上方的那一片天空。
在地球上,我們需要經度和緯度來精確地在地表上定出位置,同樣的, 我們也需要用兩個類似的參數在"天體圓幕"(celestial sphere)找某一個特定物體。
這兩個參數稱為"赤經"(right ascension)以及"赤緯"(declination)。
緯度和赤緯是用同樣的方式測量的,都是以赤道為0度,(declination的赤道特稱為天體赤道(celestial declination)),
然後漸漸往北增加到90度,也就是北極,往南增加到-90度,也就是南極。
赤經與經度比較不一樣,經度是以格林威治線(穿過英國格林威治的那條經線)當作是東西的分隔界線,
既然分東西,它的量度就是往東及往西各沿伸180度,然後在正對面的經線上就交會,這條經線就是180度,也就是國際換日線。
相對於經線,赤經只使用"往東"一個方向來量度,其單位也改成以"小時、分、秒",來取代度。
你一定猜到了,整圈的經線就被分成24個小時,再細分為60分鐘,每1分鐘再被分為60秒。這樣的方式剛好可以跟地球自轉密切的配合,
我們可以藉由第一行資料中的RA(right ascension)和DEC(declination)來找出這個工作單位是在天圖上的那個位置被接收到的。
接下圖,看看完整大小的版本
要注意的是Arecibo無線電望遠鏡因為是固定在地表上的,而其天線也只能做一定範圍的移動,所以只能觀察到約1/3的天空,
SETI@home的接收目前僅侷限在赤緯(declination)0度到35度北
一個工作單位的資料相當於以1/10度寬的無線望遠鏡頭(telescope beam ),收集107秒得來的,
這段時間中鏡頭約掃過0.6度的天空(自轉的關係),所以一個工作單作的資料是從一個長方形的天空所收集來的,它的寬為6/10度、高1/10度。
When did I look?
第二行就是資料記錄的時間,這個時間是格林威治標準時間(Greenwich Mean Time, GMT),這個時間是依位在經度0度上的英國皇家格林威治天文台的時鐘為準。
所有天文學家皆使用這個標準以避免不必要的時區混淆。你所收到的這個107秒的資料,它所接受到的時間就是記錄在這第二行上。
What telescope was I using?
第三行是說明這個工作單是從那個望遠鏡所記錄到的,目前應該是只會出現Arecibo Radio Observatory(阿雷西伯無線電天文台)這個望遠鏡
除非有任何天災將這個望遠鏡弄壞,不然此項應該不會有任何改變。
What frequency am I analyzing?
最後一行說明這個工作單位的基頻(base frequency),SETI@home記錄無線電波譜上約2.5 MHz寬的頻率範圍,SETI@home 計畫為了讓資料的大小便於處理,
SETI@home將上述寬6/10度,高1/10度的資料以頻率分為256等分,每個工作單位約有10 kHz的資料(實際上為 9765 Hz)。
這個基頻可以告訴我們這個工作單位的10 kHz是在2.5MHz中的哪個位置。
將所有各行的資料組合在一起,你就可以得知這個資料,是從哪個方位來的、在何時紀錄的、接收它的頻率、以及它的源頭。
所以關於此工作單位的的資料都紀錄在這裡。
回到 Sreensaver 首頁